在克裡米亞“加入”俄羅斯聯邦塵埃落定以後,近日烏克蘭東部一些城市的動蕩急劇升級,出現要求舉行公決、加入俄羅斯的大規模示威活動,對於深陷危機的烏克蘭政局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,對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的走向同樣具有長遠的影響。
  烏東部發生示威活動的頓涅茨克、哈爾科夫和盧甘斯克等州,與克裡米亞有不少相似之處,都與俄羅斯鄰近且俄羅斯族占的比例較高,經濟上與俄羅斯聯繫密切。但也有很大不同:克裡米亞是烏克蘭的自治實體,有自己相對獨立的議會和行政體系,且這些機構都為親俄勢力所控制;克裡米亞還駐有俄羅斯的黑海艦隊,部署有大量的俄羅斯軍事人員。
  如果東部和南部一些州要效仿克裡米亞,難度顯然更大。但隨著克裡米亞“順利”脫離烏克蘭,臨時政府束手無策的“軟弱”形象與俄羅斯強硬立場形成鮮明的對照,這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東部和南部地區的親俄勢力。而對於臨時政府和背後的西方國家來說,烏克蘭進一步分裂是災難性的,東部地區工礦業較發達,在國家經濟體系中意義重大,西方的“無所作為”又會損害其國際形象及追隨者的信心。
  未來烏克蘭臨時政府可能會採取強力手段對付東部地區的“分裂”浪潮,但將面臨兩個難題:一是掌握的軍隊和警察能力如何,以及他們是否忠誠;二是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壓力。在當前情況下西方很難下決心幫助烏克蘭恢復秩序,既因為缺少法理依據,也對與俄羅斯直接對抗心存忌憚。可供選擇的應對之策只能是先安撫俄羅斯,然後再“彈壓”東部的反政府行為。但在烏克蘭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背景下,對俄“示好”顯然行不通,一味強硬又可能使烏克蘭全面崩潰。
  從俄羅斯大幅提高對烏克蘭出口天然氣的價格,到拿出“聯邦制”的提案,再到“警告”臨時政府不得對東部地區採取軍事行動,俄羅斯傳遞出的信號非常明確:如果烏克蘭完全倒向西方,無視甚至直接挑戰俄羅斯的利益,允許美國和北約在烏克蘭建立軍事基地或反導系統,俄羅斯不缺乏“先發制人”的手段。對俄羅斯來說,不僅需要一個中立的烏克蘭政府,還需要一個實實在在的戰略緩衝地。
  在克裡米亞併入俄羅斯以後,形勢的進一步發展其實早有端倪,因為5月總統大選產生的未來烏克蘭領導人,肯定會來自親西方的陣營,烏克蘭的政策肯定是全面“西靠”,甚至尋求加入北約或爭取西方的軍事保護。俄羅斯既然已經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氣,就要爭取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結果。在西方還在權衡利弊的時候,這場博弈已經演變成不再需要任何外交辭令的利益爭鬥,如果烏克蘭國內各派政治力量不能儘快找到和解之路,只是幻想得到大國“恩賜”的重生,最終很可能淪為新一輪地緣政治纏鬥的犧牲品。
  (孫壯志,中國社科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研究員,海外網專欄作者)
 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,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(www.haiwainet.cn)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k54okfl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